# I/O 本章节中我们将深入学习 Tokio 中的 I/O 操作,了解它的原理以及该如何使用。 Tokio 中的 I/O 操作和 `std` 在使用方式上几无区别,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是异步的,例如 Tokio 的读写特征分别是 `AsyncRead` 和 `AsyncWrite`: - 有部分类型按照自己的所需实现了它们: `TcpStream`,`File`,`Stdout` - 还有数据结构也实现了它们:`Vec`、`&[u8]`,这样就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数据结构作为读写器( reader / writer) ## AsyncRead 和 AsyncWrite 这两个特征为字节流的异步读写提供了便利,通常我们会使用 `AsyncReadExt` 和 `AsyncWriteExt` 提供的工具方法,这些方法都使用 `async` 声明,且需要通过 `.await` 进行调用, #### async fn read `AsyncReadExt::read` 是一个异步方法可以将数据读入缓冲区( `buffer` )中,然后返回读取的字节数。 ```rust use tokio::fs::File; use tokio::io::{self, AsyncReadExt}; #[tokio::main] async fn main() -> io::Result<()> { let mut f = File::open("foo.txt").await?; let mut buffer = [0; 10]; // 由于 buffer 的长度限制,当次的 `read` 调用最多可以从文件中读取 10 个字节的数据 let n = f.read(&mut buffer[..]).await?; println!("The bytes: {:?}", &buffer[..n]); Ok(()) } ``` 需要注意的是:当 `read` 返回 `Ok(0)` 时,意味着字节流( stream )已经关闭,在这之后继续调用 `read` 会立刻完成,依然获取到返回值 `Ok(0)`。 例如,字节流如果是 `TcpStream` 类型,那 `Ok(0)` 说明该**连接的读取端已经被关闭**(写入端关闭,会报其它的错误)。 #### async fn read_to_end `AsyncReadExt::read_to_end` 方法会从字节流中读取所有的字节,直到遇到 `EOF` : ```rust use tokio::io::{self, AsyncReadExt}; use tokio::fs::File; #[tokio::main] async fn main() -> io::Result<()> { let mut f = File::open("foo.txt").await?; let mut buffer = Vec::new(); // 读取整个文件的内容 f.read_to_end(&mut buffer).await?; Ok(()) } ``` #### async fn write `AsyncWriteExt::write` 异步方法会尝试将缓冲区的内容写入到写入器( `writer` )中,同时返回写入的字节数: ```rust use tokio::io::{self, AsyncWriteExt}; use tokio::fs::File; #[tokio::main] async fn main() -> io::Result<()> { let mut file = File::create("foo.txt").await?; let n = file.write(b"some bytes").await?; println!("Wrote the first {} bytes of 'some bytes'.", n); Ok(()) } ``` 上面代码很清晰,但是大家可能会疑惑 `b"some bytes"` 是什么意思。这种写法可以将一个 `&str` 字符串转变成一个字节数组:`&[u8;10]`,然后 `write` 方法又会将这个 `&[u8;10]` 的数组类型隐式强转为数组切片: `&[u8]`。 #### async fn write_all `AsyncWriteExt::write_all` 将缓冲区的内容全部写入到写入器中: ```rust use tokio::io::{self, AsyncWriteExt}; use tokio::fs::File; #[tokio::main] async fn main() -> io::Result<()> { let mut file = File::create("foo.txt").await?; file.write_all(b"some bytes").await?; Ok(()) } ``` 以上只是部分方法,实际上还有一些实用的方法由于篇幅有限无法列出,大家可以通过 [API 文档](https://docs.rs/tokio/latest/tokio/io/index.html) 查看完整的列表。 ## 实用函数 另外,和标准库一样, `tokio::io` 模块包含了多个实用的函数或API,可以用于处理标准输入/输出/错误等。 例如,`tokio::io::copy` 异步的将读取器( `reader` )中的内容拷贝到写入器( `writer` )中。 ```rust use tokio::fs::File; use tokio::io; #[tokio::main] async fn main() -> io::Result<()> { let mut reader: &[u8] = b"hello"; let mut file = File::create("foo.txt").await?; io::copy(&mut reader, &mut file).await?; Ok(()) } ``` 还记得我们之前提到的字节数组 `&[u8]` 实现了 `AsyncRead` 吗?正因为这个原因,所以这里可以直接将 `&u8` 用作读取器。 ## 回声服务( Echo ) 就如同写代码必写 `hello, world`,实现 web 服务器,往往会选择实现一个回声服务。该服务会将用户的输入内容直接返回给用户,就像回声壁一样。 具体来说,就是从用户建立的 TCP 连接的 socket 中读取到数据,然后立刻将同样的数据写回到该 socket 中。因此客户端会收到和自己发送的数据一模一样的回复。 下面我们将使用两种稍有不同的方法实现该回声服务。 #### 使用 `io::copy()` 先来创建一个新的 bin 文件,用于运行我们的回声服务: ```console touch src/bin/echo-server-copy.rs ``` 然后可以通过以下命令运行它(跟上一章节的方式相同): ```console cargo run --bin echo-server-copy ``` 至于客户端,可以简单的使用 `telnet` 的方式来连接,或者也可以使用 `tokio::net::TcpStream`,它的[文档示例](https://docs.rs/tokio/1/tokio/net/struct.TcpStream.html#examples)非常适合大家进行参考。 先来实现一下基本的服务器框架:通过 loop 循环接收 TCP 连接,然后为每一条连接创建一个单独的任务去处理。 ```rust use tokio::io; use tokio::net::TcpListener; #[tokio::main] async fn main() -> io::Result<()> { let listener = TcpListener::bind("127.0.0.1:6142").await?; loop { let (mut socket, _) = listener.accept().await?; tokio::spawn(async move { // 在这里拷贝数据 }); } } ``` 下面,来看看重头戏 `io::copy` ,它有两个参数:一个读取器,一个写入器,然后将读取器中的数据直接拷贝到写入器中,类似的实现代码如下: ```rust io::copy(&mut socket, &mut socket).await ``` 这段代码相信大家一眼就能看出问题,由于我们的读取器和写入器都是同一个 socket,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两次可变借用,这明显违背了 Rust 的借用规则。 ##### 分离读写器 显然,使用同一个 socket 是不行的,为了实现目标功能,必须将 `socket` 分离成一个读取器和写入器。 任何一个读写器( reader + writer )都可以使用 `io::split` 方法进行分离,最终返回一个读取器和写入器,这两者可以独自的使用,例如可以放入不同的任务中。 例如,我们的回声客户端可以这样实现,以实现同时并发读写: ```rust use tokio::io::{self, AsyncReadExt, AsyncWriteExt}; use tokio::net::TcpStream; #[tokio::main] async fn main() -> io::Result<()> { let socket = TcpStream::connect("127.0.0.1:6142").await?; let (mut rd, mut wr) = io::split(socket); // 创建异步任务,在后台写入数据 tokio::spawn(async move { wr.write_all(b"hello\r\n").await?; wr.write_all(b"world\r\n").await?; // 有时,我们需要给予 Rust 一些类型暗示,它才能正确的推导出类型 Ok::<_, io::Error>(()) }); let mut buf = vec![0; 128]; loop { let n = rd.read(&mut buf).await?; if n == 0 { break; } println!("GOT {:?}", &buf[..n]); } Ok(()) } ``` 实际上,`io::split` 可以用于任何同时实现了 `AsyncRead` 和 `AsyncWrite` 的值,它的内部使用了 `Arc` 和 `Mutex` 来实现相应的功能。如果大家觉得这种实现有些重,可以使用 Tokio 提供的 `TcpStream`,它提供了两种方式进行分离: - [`TcpStream::split`](https://docs.rs/tokio/1.15.0/tokio/net/struct.TcpStream.html#method.split)会获取字节流的引用,然后将其分离成一个读取器和写入器。但由于使用了引用的方式,它们俩必须和 `split` 在同一个任务中。 优点就是,这种实现没有性能开销,因为无需 `Arc` 和 `Mutex`。 - [`TcpStream::into_split`](https://docs.rs/tokio/1.15.0/tokio/net/struct.TcpStream.html#method.into_split)还提供了一种分离实现,分离出来的结果可以在任务间移动,内部是通过 `Arc` 实现 再来分析下我们的使用场景,由于 `io::copy()` 调用时所在的任务和 `split` 所在的任务是同一个,因此可以使用性能最高的 `TcpStream::split`: ```rust tokio::spawn(async move { let (mut rd, mut wr) = socket.split(); if io::copy(&mut rd, &mut wr).await.is_err() { eprintln!("failed to copy"); } }); ``` 使用 `io::copy` 实现的完整代码见[此处](https://github.com/tokio-rs/website/blob/master/tutorial-code/io/src/echo-server-copy.rs)。 #### 手动拷贝 程序员往往拥有一颗手动干翻一切的心,因此如果你不想用 `io::copy` 来简单实现,还可以自己手动去拷贝数据: ```rust use tokio::io::{self, AsyncReadExt, AsyncWriteExt}; use tokio::net::TcpListener; #[tokio::main] async fn main() -> io::Result<()> { let listener = TcpListener::bind("127.0.0.1:6142").await?; loop { let (mut socket, _) = listener.accept().await?; tokio::spawn(async move { let mut buf = vec![0; 1024]; loop { match socket.read(&mut buf).await { // 返回值 `Ok(0)` 说明对端已经关闭 Ok(0) => return, Ok(n) => { // Copy the data back to socket // 将数据拷贝回 socket 中 if socket.write_all(&buf[..n]).await.is_err() { // 非预期错误,由于我们这里无需再做什么,因此直接停止处理 return; } } Err(_) => { // 非预期错误,由于我们无需再做什么,因此直接停止处理 return; } } } }); } } ``` 建议这段代码放入一个和之前 `io::copy` 不同的文件中 `src/bin/echo-server.rs` , 然后使用 `cargo run --bin echo-server` 运行。 下面一起来看看这段代码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。首先,由于使用了 `write_all` 和 `read` 方法,需要先将对应的特征引入到当前作用域内: ```rust use tokio::io::{self, AsyncReadExt, AsyncWriteExt}; ``` ##### 在堆上分配缓冲区 在上面代码中,我们需要将数据从 `socket` 中读取到一个缓冲区 `buffer` 中: ```rust let mut buf = vec![0; 1024]; ``` 可以看到,此处的缓冲区是一个 `Vec` 动态数组,它的数据是存储在堆上,而不是栈上(若改成 `let mut buf = [0; 1024];`,则存储在栈上)。 在之前,我们提到过一个数据如果想在 `.await` 调用过程中存在,那它必须存储在当前任务内。在我们的代码中,`buf` 会在 `.await` 调用过程中被使用,因此它必须要存储在任务内。 若该缓冲区数组创建在栈上,那每条连接所对应的任务的内部数据结构看上去可能如下所示: ```rust struct Task { task: enum { AwaitingRead { socket: TcpStream, buf: [BufferType], }, AwaitingWriteAll { socket: TcpStream, buf: [BufferType], } } } ``` 可以看到,栈数组要被使用,就必须存储在相应的结构体内,其中两个结构体分别持有了不同的栈数组 `[BufferType]`,这种方式会导致任务结构变得很大。特别地,我们选择缓冲区长度往往会使用分页长度(page size),因此使用栈数组会导致任务的内存大小变得很奇怪甚至糟糕:`$page-size + 一些额外的字节`。 当然,编译器会帮助我们做一些优化。例如,会进一步优化 `async` 语句块的布局,而不是像上面一样简单的使用 `enum`。在实践中,变量也不会在枚举成员间移动。 但是再怎么优化,任务的结构体至少也会跟其中的栈数组一样大,因此通常情况下,使用堆上的缓冲区会高效实用的多。 > 当任务因为调度在线程间移动时,存储在栈上的数据需要进行保存和恢复,过大的栈上变量会带来不小的数据拷贝开销 > > 因此,存储大量数据的变量最好放到堆上 ##### 处理EOF 当 TCP 连接的读取端关闭后,再调用 `read` 方法会返回 `Ok(0)`。此时,再继续下去已经没有意义,因此我们需要退出循环。忘记在 EOF 时退出读取循环,是网络编程中一个常见的 bug : ```rust loop { match socket.read(&mut buf).await { Ok(0) => return, // ... 其余错误处理 } } ``` 大家不妨深入思考下,如果没有退出循环会怎么样?之前我们提到过,一旦读取端关闭后,那后面的 `read` 调用就会立即返回 `Ok(0)`,而不会阻塞等待,因此这种无阻塞循环会最终导致 CPU 立刻跑到 100% ,并将一直持续下去,直到程序关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