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志门面 log
就如同 slf4j 是 Java 的日志门面库,log 也是 Rust 的日志门面库( 这不是我自己编的,官方用语: logging facade ),它目前由官方积极维护,因此大家可以放心使用。
使用方式很简单,只要在 Cargo.toml
中引入即可:
[dependencies]
log = "0.4"
日志门面不是说排场很大的意思,而是指相应的日志 API 已成为事实上的标准,会被其它日志框架所使用。通过这种统一的门面,开发者就可以不必再拘泥于日志框架的选择,未来大不了再换一个日志框架就是
既然是门面,log
自然定义了一套统一的日志特征和 API,将日志的操作进行了抽象。
Log 特征
例如,它定义了一个 Log
特征:
#![allow(unused)] fn main() { pub trait Log: Sync + Send { fn enabled(&self, metadata: &Metadata<'_>) -> bool; fn log(&self, record: &Record<'_>); fn flush(&self); } }
enabled
用于判断某条带有元数据的日志是否能被记录,它对于log_enabled!
宏特别有用log
会记录record
所代表的日志flush
会将缓存中的日志数据刷到输出中,例如标准输出或者文件中
日志宏
log
还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标准的宏,用于方便地记录日志。看到 trace!
、debug!
、info!
、warn!
、error!
,大家是否感觉眼熟呢?是的,它们跟上一章节提到的日志级别几乎一模一样,唯一的区别就是这里乱入了一个 trace!
,它比 debug!
的日志级别还要低,记录的信息还要详细。可以说,你如果想巨细无遗地了解某个流程的所有踪迹,它就是不二之选。
#![allow(unused)] fn main() { use log::{info, trace, warn}; pub fn shave_the_yak(yak: &mut Yak) { trace!("Commencing yak shaving"); loop { match find_a_razor() { Ok(razor) => { info!("Razor located: {}", razor); yak.shave(razor); break; } Err(err) => { warn!("Unable to locate a razor: {}, retrying", err); } } } } }
上面的例子使用 trace!
记录了一条可有可无的信息:准备开始剃须,然后开始寻找剃须刀,找到后就用 info!
记录一条可能事后也没人看的信息:找到剃须刀;没找到的话,就记录一条 warn!
信息,这条信息就有一定价值了,不仅告诉我们没找到的原因,还记录了发生的次数,有助于事后定位问题。
可以看出,这里使用日志级别的方式和我们上一章节所述基本相符。
除了以上常用的,log
还提供了 log!
和 log_enabled!
宏,后者用于确定一条消息在当前模块中,对于给定的日志级别是否能够被记录
#![allow(unused)] fn main() { use log::Level::Debug; use log::{debug, log_enabled}; // 判断能否记录 Debug 消息 if log_enabled!(Debug) { let data = expensive_call(); // 下面的日志记录较为昂贵,因此我们先在前面判断了是否能够记录,能,才继续这里的逻辑 debug!("expensive debug data: {} {}", data.x, data.y); } if log_enabled!(target: "Global", Debug) { let data = expensive_call(); debug!(target: "Global", "expensive debug data: {} {}", data.x, data.y); } }
而 log!
宏就简单的多,它是一个通用的日志记录方式,因此需要我们手动指定日志级别:
#![allow(unused)] fn main() { use log::{log, Level}; let data = (42, "Forty-two"); let private_data = "private"; log!(Level::Error, "Received errors: {}, {}", data.0, data.1); log!(target: "app_events", Level::Warn, "App warning: {}, {}, {}", data.0, data.1, private_data); }
日志输出在哪里?
我不知道有没有同学尝试运行过上面的代码,但是我知道,就算你们运行了,也看不到任何输出。
为什么?原因很简单,log
仅仅是日志门面库,它并不具备完整的日志库功能!,因此你无法在控制台中看到任何日志输出,这种情况下,说实话,远不如一个 println!
有用!
但是别急,让我们看看该如何让 log
有用起来。
使用具体的日志库
log
包这么设计,其实是有很多好处的。
Rust 库的开发者
最直接的好处就是,如果你是一个 Rust 库开发者,那你自己或库的用户肯定都不希望这个库绑定任何具体的日志库,否则用户想使用 log1
来记录日志,你的库却使用了 log2
,这就存在很多问题了!
因此,作为库的开发者,你只要在库中使用门面库即可,将具体的日志库交给用户去选择和绑定。
#![allow(unused)] fn main() { use log::{info, trace, warn}; pub fn deal_with_something() { // 开始处理 // 记录一些日志 trace!("a trace log"); info!("a info long: {}", "abc"); warn!("a warning log: {}, retrying", err); // 结束处理 } }
应用开发者
如果是应用开发者,那你的应用运行起来,却看不到任何日志输出,这种场景想想都捉急。此时就需要去选择一个具体的日志库了。
目前来说,已经有了不少日志库实现,官方也推荐了一些 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,不过 env_logger 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。
log
还提供了 set_logger 函数用于设置日志库,set_max_level 用于设置最大日志级别,但是如果你选了具体的日志库,它往往会提供更高级的 API,无需我们手动调用这两个函数,例如下面的 env_logger
就是如此。
env_logger
修改 Cargo.toml
, 添加以下内容:
# in Cargo.toml
[dependencies]
log = "0.4.0"
env_logger = "0.9"
在 src/main.rs
中添加如下代码:
use log::{debug, error, log_enabled, info, Level}; fn main() { // 注意,env_logger 必须尽可能早的初始化 env_logger::init(); debug!("this is a debug {}", "message"); error!("this is printed by default"); if log_enabled!(Level::Info) { let x = 3 * 4; // expensive computation info!("the answer was: {}", x); } }
在运行程序时,可以通过环境变量来设定日志级别:
$ RUST_LOG=error ./main
[2017-11-09T02:12:24Z ERROR main] this is printed by default
我们还可以为单独一个模块指定日志级别:
$ RUST_LOG=main=info ./main
[2017-11-09T02:12:24Z ERROR main] this is printed by default
[2017-11-09T02:12:24Z INFO main] the answer was: 12
还能为某个模块开启所有日志级别:
$ RUST_LOG=main ./main
[2017-11-09T02:12:24Z DEBUG main] this is a debug message
[2017-11-09T02:12:24Z ERROR main] this is printed by default
[2017-11-09T02:12:24Z INFO main] the answer was: 12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文件名包含 -
,你需要将其替换成下划线来使用,原因是 Rust 的模块和包名不支持使用 -
。
$ RUST_LOG=my_app ./my-app
[2017-11-09T02:12:24Z DEBUG my_app] this is a debug message
[2017-11-09T02:12:24Z ERROR my_app] this is printed by default
[2017-11-09T02:12:24Z INFO my_app] the answer was: 12
默认情况下,env_logger
会输出到标准错误 stderr
,如果你想要输出到标准输出 stdout
,可以使用 Builder
来改变日志对象( target ):
#![allow(unused)] fn main() { use std::env; use env_logger::{Builder, Target}; let mut builder = Builder::from_default_env(); builder.target(Target::Stdout); builder.init(); }
默认
#![allow(unused)] fn main() { if cfg!(debug_assertions) { eprintln!("debug: {:?} -> {:?}", record, fields); } }
日志库开发者
对于这类开发者而言,自然要实现自己的 Log
特征咯:
#![allow(unused)] fn main() { use log::{Record, Level, Metadata}; struct SimpleLogger; impl log::Log for SimpleLogger { fn enabled(&self, metadata: &Metadata) -> bool { metadata.level() <= Level::Info } fn log(&self, record: &Record) { if self.enabled(record.metadata()) { println!("{} - {}", record.level(), record.args()); } } fn flush(&self) {} } }
除此之外,我们还需要像 env_logger
一样包装下 set_logger
和 set_max_level
:
#![allow(unused)] fn main() { use log::{SetLoggerError, LevelFilter}; static LOGGER: SimpleLogger = SimpleLogger; pub fn init() -> Result<(), SetLoggerError> { log::set_logger(&LOGGER) .map(|()| log::set_max_level(LevelFilter::Info)) } }
更多示例
关于 log
门面库和具体的日志库还有更多的使用方式,详情请参见锈书的开发者工具一章。